2016年电力市场化进程展望

2016-05-20 09:33:14     作者:先见能源智库 武连明   (57)+1
  来源:先见能源智库     浏览次数:397

20153月,中发9号文出台,正式拉开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大幕,11月,电改配套文件出台,电改深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,电改舞台搭建,引来无数英雄摩拳擦掌,这里不妨对明年电改的主要看点略作分析一二。

一、看点一、谁会成为首先登场的挑战者

1、地方政府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电改的最大诉求当然是降低电价,以便为企业减轻成本压力,其他的好处包括地方售电公司增加当地税收、带动就业、形成新的产业等等。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各级地方政府都迫切的希望售电改革尽快落地。这里的地方政府主体还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和高新园区,它们将作为直接参与售电的一线主体而凸显。

2、各类发电公司,目前火电过剩,机组小时严重偏少,发电集团自然希望多售电,之前受困于发电计划而不可得。而水电、新能源等发电方自然也期待通过与客户直接见面提高发电收益。

3、各类其他主体,包括节能公司、设备提供方、服务提供方等等,也都希望以各种方式参与售电市场,作为主营业务的有力拓展。

二、擂台如何打?

面对在售电市场摸爬了几十年,在各个方面都占相当优势电网公司,没有几把刷子是很难讨得了好处的,在初期的售电侧市场上,其他的售电主体可能的竞争策略包括:

1、局部发配售一体化,这里的小垄断包括发电方投资配网线路,形成局部的发配售一体化格局。当然这种垄断和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,国家电力公司那种发输配售独家垄断的格局是完全不可比的,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和手段,即使取得了地方增量配网的运营权,也是受到严格监管的,用户还是保留一定的选择权的。

2、配售一体化格局,对于没有电源的售电方,比如园区类用户,以及其他想要进入售电市场的第三方,通过投资增量配网,取得当地电网运营权,进而开展售电业务。

3、售电服务一体化格局,即不拥有配网运营权的各类主体,可以通过既有业务的延伸,或者在售电基础上开展增值服务,获得一定的客户,比如节能服务与售电服务打包销售等等。

当然,在售电侧市场化的初期,不排除上述三种竞争策略的联合运用,比如发配售一体的售电公司也把节能业务纳入,售电加服务的公司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合作等等,总之各类市场手段和市场主体会因为市场的建立而开展竞争与合作,特别是在面对电网这个超级对手时,进行优势联合才是最佳策略。

三、比武还需有规则

电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各利益相关方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,往往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所以在电改的初期,会有不少的政策落地细节需要不断打磨,甚至局部会爆发一些争议点,这里的看点包括:

1、试点如何开展:是以省为单位统一开展?还是各地市自行试点?是从单个政策开始试点还是整体规划逐步推进?

2、增量配网如何放开?增量配网与售电业务放开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?可以说在市场化初期,增量配网是开展售电业务的最核心手段,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,围绕增量配网,电网、政府、各类市场主体将开展博弈。

3、电力交易如何试点:各类交易机构如何组建?交易主体如何进入?售电公司成立以后如何马上开展购售电交易?

4、如何在电改初期妥善处理好发电侧的一些既有矛盾:比如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如何平衡?新能源和火电如何平衡?

5、电网如何调整:电网的业务调整是电改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,也直接关系到电改的进程,比如市场化售电业务如何剥离?调度机构如何相对独立,具体操作如何?输配电成本如何核定,如何厘清交叉补贴?如何保证非市场化的售电业务顺利开展,并确保服务质量?

6、监管机制如何跟上:如何制定监管政策、加强监管?对于市场化过程中一系列争议如何进行仲裁?如何确保各市场主体,特别是电网公司在市场化过程中按照政策、遵守规则?

四、小结

电改擂台已经开场,各路豪强逐次登场,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震荡、纷争、博弈、平衡与进退,在2016年的市场化过程中,围绕着政策、市场、资源、业务、技术,肯定会有各种精彩的故事,敬请期待。


文章关键词: 电力,市场化,进程,展望

分享到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

最新评论 刷新